亚马逊 Prime Day之后,流量将如何发展?

亚马逊Prime Day之后的流量失落

导语

2024年的亚马逊Prime Day以创纪录的商品销售量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届。然而,在这辉煌背后,卖家们的隐忧逐渐显现。许多卖家反馈,大促之后的单量恢复并不如预期,甚至比往年更为惨淡。

除此之外,有资深卖家反映,今年Prime Day的订单量虽爆增3倍,但利润却不如人意,大促前后的惨淡现象尤为明显。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亚马逊平台流量的质疑:亚马逊流量去了哪里?

一、七月流量争夺战

(一)流量分流

  1. 自2015年亚马逊推出Prime Day以来,7月已成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,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加入战局。今年,TikTok Shop、沃尔玛、Wayfair和美客多等竞争对手推出了自己的大促活动,争抢消费者的注意力。
  • TikTok Shop 推出了“Deals For You Days”,时间与Prime Day几乎重叠,甚至延长至7月17日,抢占了大批流量。
  • 沃尔玛 的Walmart Deals大促也从7月9日持续至18日,不甘示弱地与TikTok Shop争抢市场。
  • 美客多 在墨西哥推出了Unboxing Days,而Wayfair 则在7月底推出了“Black Friday in July”。

这些活动的激烈竞争,进一步分割了亚马逊的流量。

(二)消费市场的紧缩

  1. 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,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压制,特别是千禧一代和中等收入群体的购物行为出现了节俭化趋势,同时又因为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被多平台瓜分,在消费市场紧缩的情况下,亚马逊的流量回弹力就明显不足了。

二、流量流失的深层原因

(一) 新兴平台的冲击

  1. 近年来,SHEIN、TEMU和TikTok Shop等新兴平台迅速崛起,改变了电商市场的流量格局。这些平台以低价策略、强大的社交媒体营销和精准的用户定位,成功吸引了大量流量。
  2. 各平台营销概览:
  • SHEIN:凭借强大的SEO和社交媒体营销策略,迅速积累了用户流量,并在2023年成为全球购物类APP下载量冠军。
  • TEMU:通过低价策略和高效的流量倾斜机制,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,成为全球电商的重要玩家。
  • TikTok Shop: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,形成了独特的流量分配机制,依靠信息流算法和社交电商的全闭环模式,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。

这些新兴平台通过创新的流量获取方式和用户粘性,逐渐侵蚀了亚马逊的市场份额。

(二)平台流量机制的差异

  1. 亚马逊的传统货架电商模式与这些新兴平台的社交电商、短视频驱动模式存在本质差异。TikTok Shop等平台通过短视频、用户分享和社交媒体互动,能够快速带动流量。而亚马逊的流量机制则相对较为单一。虽然促销活动的瓜分是一个重要原因,但亚马逊流量流失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市场结构变化。

三、亚马逊的应对策略

(一)流量转“留量”

  1. 面对流量流失,亚马逊也在积极调整策略,将流量转化为“留量”,具体措施如下:
  • 推出低价商店:区分低客单和中高端客户,吸引更多产业带商家和白牌商家,针对TEMU的低价市场展开竞争。
  • 红人营销:通过亚马逊影响者计划和Inspire功能,抓住社交电商的风口,实现流量增长。
  • 直播电商:尽管Amazon Live未能成功,但亚马逊仍在尝试新的互动方式。
  1. 以上这些策略显示了亚马逊在流量转化方面的努力,尽管在某些新兴领域面临挑战,但其在低价市场和红人营销方面仍有较大潜力。

四、未来展望与建议

(一)机遇与挑战并存

对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亚马逊Prime Day的变化及新兴平台的崛起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卖家们应注重以下几点:

  1. 多平台布局:不再局限于亚马逊,积极探索TEMU、SHEIN、TikTok Shop等新兴平台,以获取更多流量来源。
  2. 优化运营策略:在大促活动中,既要关注单量增长,也要重视利润率,通过精细化运营提高整体收益。
  3. 加强品牌建设:通过SEO、社交媒体营销、网红合作等方式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,形成公域+私域的流量矩阵。
  4.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:紧跟市场趋势,快速响应平台政策及用户需求变化,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手段。

亚马逊Prime Day的成功背后,卖家们的流量困境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流量格局的变化。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需要紧跟市场动态,多平台布局,灵活调整策略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